社交团体课
一、课程简介

社交团体课的课程模式以团体游戏为核心,仿照幼儿园的半日流程,有律动、故事书、游戏(团体游戏和规则游戏)时间和小课堂。对刚入班的儿童先建立基础的班级规则,提高儿童参与活动的主动性和独立性,接下来会提高儿童对规则的理解、对同伴的关注以及提高团体游戏技巧。同时,语言表达能力、荣誉感、建立友谊也会是课程中的重要目标。

二、服务对象
  • 小组课:是一个进入团体的先备班,针对3-5岁,有一定个别化训练和认知基础,准备进入团体,但是还严重缺乏集体技巧和守规则能力的儿童。
  • 初级班:是一个团体的基础班,针对3-6岁,准备进入团体或进入团体后融合出现问题的儿童。
  • 中级班:是一个社交提高班,服务对象以4-6岁,已经进入幼儿园,有较好认知基础和集体技巧,但是社交技巧和主动性还较弱的儿童。
  • 高级班:是一个高阶社交技巧的提高班,主要针对5-7岁、已经顺利在幼儿园和小学融合的儿童。
三、课程目标

为儿童进入团体环境做好先备技巧的训练,为儿童的入园融合做好准备,提高儿童在幼儿园的融合水平,为小学融合做准备。

四、课程特色

1、模仿幼儿园的半日流程,为儿童创设幼儿园的环境,练习幼儿园的团体技能。

2、针对儿童能力不同分级分班教学,给儿童一个适宜的团体,制定科学合理的团体目标。

3、采用“督导-组长-主教-助教”的督导与小班制团队教学模式,保证高质量的教学。

4、使用多种评估工具,持续追踪儿童的学习进展,为每个儿童指定个别化的教学目标。

5、随着儿童能力的增长,可以在社交班内持续收到相应阶段的团体干预,支持儿童到小学阶段的持续成长。

五、课程内容

针对学龄前特殊需要儿童所需要的重点能力(包括认知学习的泛化、游戏、规则、社交沟通 等),社交团体课程从多元角度出发,以不同主题层级的设置,儿童根据评估结果入学与自己能力匹配的班级。

六、课程安排
  • 社交团课:一周5天,2课时/天,45分钟/课时
  • 社交团课时段班:一周1天(周末),2课时,45分钟/课时
七、师资力量

微关爱社交团课采用“督导-组长-主教-助教”的师资配置。

  • 督导:国际认证行为分析师(BCBA);
  • 组长:国际认证副行为分析师(BCaBA);
  • 主教:有经验的主教老师;
  • 助教:经过严格培训的助教老师提供及时及合适的辅助。
八、报名入班流程

1、新生入班:

1)家长报名,填写报名表(个训+社交补充表)。
2)等待试课通知。
3)如果试课后不适宜入班,由教学组长与家长沟通,并出具转介单。如果确定可以入班,则由主教与教学组长在评估前讨论儿童的基本情况,制定评估计划。
4)与家长进行0.5小时的咨询。
5)儿童直接进行随堂评估,并录制评估两天的视频。教学组长撰写评估报告,并在一周后与家长讲解。

2、在读儿童入班:

1)家长报名,填写报名表(个训+社交补充表)。
2)教学组长与儿童现在班级的班主任沟通,并安排看课。
3)根据观察的情况给儿童分班并直接入班。

3、曾就读儿童入班:

1)离校三个月以内的儿童:家长报名,填写报名表(个训+社交补充表),由教学组长与原班主任咨询,根据咨询的结果给儿童分班并直接入班。
2)离校三个月以上的儿童:需按照新生入班流程处理。

九、评估内容

1、评估工具:

1)社交团课班采用VB-MAPP 的里程碑评估(主要是独立游戏、社会行为和社会游戏、教室作息和团体技巧三个领域)和转衔评估。
2)高级社交班会补充参考《自闭症儿童社会情绪及语言行为》进行评估。

2、评估目标:主要针对儿童在团体中的合作行为(安坐、注意力、听指令等)、团体规则(等待、轮流、集体行动等)、游戏技巧、社交互动等方面进行评估,也会对与儿童的基础认知及泛化能力做观察。

十、需康复的表现

1、集体环境下的注意力不足:左顾右盼;

2、集体环境下没有持久的安坐坐不住;

3、分离焦虑;

4、集体活动执行能力不足:不能完成老师布置的集体任务;

5、集体规则意识较差:没有规则;

6、需要泛化的儿童:泛化老师、环境、素材、指令等;

7、需要提高社交能力的儿童;

8、集体中独立性、主动性的较差孩子:依赖较多的辅助。

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