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 孤独症谱系障碍的发展历史

1911年精神病学家Bleuler首次对autism一词进行描述,将其作为精神分裂症四个基本症状之一;1927年,E.Minkowski将其阐释为 “Autismepauvre” ,意思为若您能敲开精神分裂症病人紧闭着的交际之门,您会发现他的内心世界实际上什么都没有。1943年,美国约翰斯·霍普金斯大学儿童精神病学家莱奥·坎纳(Leo Kanner)首次正式报道了11例孤独症患儿,并借用了autism这个词,首次命名此类病人患有 “早发性婴儿孤独症"(Early Infantile Autism)。

而目前,大多数人对于孤独症的认知为美国《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一第4版修订版》(DSM-IV-TR)中把这一类障碍称为广泛性发育障碍(Pervasive Developmental Disorder,PDD),包括儿童孤独症、阿斯伯格综合征(Asperger Syndrome)、雷特氏症(Rett’s Disorder)、儿童期瓦解性障碍(Childhood Disintegrative Disorder)以及待分类的广泛性发育障碍。

2013年颁布的美国《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一第5版》(DSM-V)取消了儿童孤独症和阿斯伯格综合征的概念,以孤独症谱系障碍(ASD)替代了除雷特氏症以外的广泛性发育障碍各个类别。孤独症多数病例的发育异常开始于婴幼儿期(3岁前),但均在5岁之前就已表现明显。一般说,起病年龄越小症状越重,主要表现在: 1) 社会交往与人际沟通缺陷; 2) 刻板重复行为及狭窄兴趣爱好两大核心损害,严重影响儿童精神健康,是我国0-6岁儿童精神残疾的首要病因。个体症状的严重程度差异较大,有的在不同年龄阶段症状表现也可能发生变化,有的还可持续到成年。